人類老化和癌癥研究新方向
由德州農工大學和辛辛那提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發(fā)現,在DNA結構和與端粒的關系,以及它們如何影響細胞老化和癌癥方面,一種常見的雜草-擬南芥和人類的癌細胞能夠提供一些非常特殊的信息。
在這項研究中,小組人員檢測了擬南芥(Arabidopsis)的端粒,發(fā)現了一套新的重要的端粒蛋白。然后在人類研究中,他們發(fā)現該蛋白可能有助于理解人類的癌癥和細胞老化。該研究結果發(fā)布在近期的《Molecular Cell》上。
端粒位于每個染色體的末端,由DNA和蛋白質組成。其主要的功能是保護染色體的末端,它們同樣在細胞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。研究人員相信在細胞壽命方面端粒也承擔了重要的角色。
研究人員發(fā)現移除植物的端粒蛋白會導致染色體末端與末端相連,對植物生長產生重要影響。此外,在移除人類癌細胞的一個蛋白后,他們發(fā)現這引起了廣泛的DNA損壞,導致一些端粒的*丟失。研究人員介紹說,端粒在保護染色體方面具有重要作用,其帽子能夠阻止染色體并合。同樣端粒的長度也決定了細胞分裂的次數。
然而,科學家還不能*理解端粒的帽子結構如何阻止染色體連接或調控端粒長度。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,因為端粒如果出問題會導致疾病發(fā)生,比如癌癥,過早老化,再生障礙性貧血,肺纖維化等。這個新發(fā)現的蛋白復合物能保護端粒的帽子結構,或能為人類疾病的相關研究開辟新的道路。